Adsense Top

Wednesday 8 June 2016

成本高涨 受限渔业法令 后继无人 拉律河道日窄马登造船业日薄西山 困境中求存

因拥有丰富的红树林,使峇登的造船业获得扶持发展。



太平近郊的峇登,是太平通往十八丁渔村中途路段的小镇,由于靠海,小镇居民早年大多以捕鱼为生,因此带动造船行业。

该镇的造船业曾有过一段光辉日子。但好景不常太平马登渔村造船业面对年轻人外流,后继无人,严厉的渔业法令限制及木料价格的高涨冲击下,许多渔民难于生存而纷纷转行,加上该镇的拉律河道日益浅窄,大型渔船难以出入,直接影响造船业发展,使到该渔村著名的造船业风光不再,从70年代的13家剩下目前的4家,预料还会日渐减少。 

由于这是一项靠技术、经验与劳力累积而成的传统手工制造业,难以吸引年轻一代,因此,业者认为虽然还可以找三餐,但却无法吸引年轻人加入,一旦业者年老收盘,就无人接手而走向式微。 



渔船需求量减低 

渔村今年(2014)原本还有5家造船业,但随着其中一家于上个月因为面对无工人而停业,仅剩4家,其中2家是专制造与维修渔船,另2家则专营载红木的船。 

据了解,因为渔业局近年所实行的荷刻渔业法令,造成渔民找吃困难而使到渔民减少,渔船需求量减低,渔船制造业者难以生存;庆幸的是,尽管造船业逐步走下坡,但该区天然资源丰富,拥有大片的红树林,间接带动炭窑业,反之森林局近年则发出更多的炭窑执照予业者,因此,载红木的船需求量从而增加,使到制造载木船的业者,仍有维持的空间,使造船及维修运载红木的木船业,继续得以生存。


林亚池(左)与林英豪父子兵共创造船业务。


工资低难吸引年轻人———林亚池修理船行东主●林亚池(61岁) 

从事造船业至今已有50年经验的林亚池(64岁),可说是该镇少有的制造及维修木船公司东主,他向《南洋商报》披露,本身出生于玻州,15岁便在加央当造船学徒,曾在浮罗交怡及邦咯岛工作,较后定居峇登,自行开设造船厂。

手艺易学难精

他表示,本身向来对造船业有兴趣,便投身任学徒,并曾在数个渔村任造船工友,有了造船经验,才自已当老板。

他强调,虽然造船是易学难精的手艺,但只要肯专心学习,掌握窍门,便能得心应手。

经验技术不可缺

早年因无先进机械,造船工具几乎皆以刀斧及锯子等来完成,不仅劳动量高,也事倍功半,整艘船需花费半年时光才能造成。

他说,随着科技的发达,带来许多先进的机械,包括电锯、电钻等,除了提高工作效力,也更准确的锯出所需的造船材料,包括船骨及船板。

不过,他说,虽然现今拥有先进的工具,但基本的手艺、技术及经验依然不可或缺,否则所制造的木船,会无法达到一定的水准。


把木船上漆,造船工程也就快完成了。


盈利不高后继无人

林亚池修理船行东主林亚池(61岁)指出,造船业主要面对工人难求以及后继无人,因而日渐式微。 

他表示,他没有制造渔船,主要是制造运载红木的船,惟因为工人难求而无法多接订单,今年(2014)至今,只是制造了2艘,多数是维修的船。 

他指出,造船业学徒每天工资仅是20至30令吉,头手则是120至150令吉,因此无法吸引年轻一代加入。 

他说,幸好儿子愿意继承衣钵,父子合力经营,才能维持。 

他表示,不论渔船或是运载红木的船,制法都一样,都是使用松木及石松木为材料。

 林亚池指出,木是造船的主要材料,造船过程需率先打造船底的基础木,也称为“龙骨”,然后才在龙骨上加一个个的半弯月型的排架,此时,木船的骨架已形成。

骨架完成后,从船底按步就班的钉上木板,这是造船中最艰难的过程,必须将一条条的木板拗成弯型,以便把木板钉在排架上,然后在木板与木板间塞入麻绳及涂上粘粉,避免海水渗入。最后的工作是为木船油漆。

与孩子一齐打拼

目前一艘木船需花费2至3个月完成,而维修则只需约1个月时间,但也需视船只的损坏程度而定。

他指出,目前他是与孩子林英豪一齐打拼造船事业,不过,基于许多年轻人都不愿造船,导致行业后继无人。

他认为,造船业的辉煌时期已过去,但只要有渔夫捕鱼,有炭窑及砍伐红木工业,造船业就不会消失。

他说,年轻人不愿参与此行业的主因,相信是此行业的盈利不高,每艘新木船的价格约7至8万令吉,但扣除成本,所赚的盈利不高。







渔船订单一年不到5艘———造船业者●林木锦(56岁) 

造船业者林木锦(56岁)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根据渔业法令,船主在换船只时,必须依据渔船执照更换,因此,船主有钱要换新船,该旧船就须报废,不似轿车,要换新车,只需卖掉旧车,或是增购。在此情况下,如果政府没有发出新执照,渔船数额就保持,不会增加。 

他指出,船主使用整10年的渔船,不可能会报废,以换新船,因为不划算。 

他说,渔民在海上作业,不时面对海警的取缔,以及渔业局实行寸半网尾渔网,深深打击渔民讨生活,渔民在找不到吃的情况下,就脱离捕鱼业,这也是造成造船业面对冲击的原因之一。 

林木锦表示,80年代,一年至少有20艘渔船的订单,于2009年至2011年还有6艘,现在一年5艘也难找。

 松木昂贵成本剧增 

他指出,渔船是采用松木,1987年一吨松木才700令吉,时至今日每吨叫价逾万令吉,涨幅很大,使到一艘渔船的价格至少要6万至7万令吉。 

他认为一艘渔船如果无7万令吉,根本就不能做,因为人工不便宜,头手一天工资至少100令吉。一般上,制造一艘A牌渔船,约2个月就可以交货。 

他说,A牌渔船,只需2人就可以完工,但若是B牌就要5个人才能做。 

他也指出,造船无船图,只能凭构思完成。

 一艘渔船售7万 

马登造船业约有80年历史,惟随着时代变迁,马登造船业已日薄西山。

 90年代前,马登造船业以制造B牌(中型)及A牌渔船(小型)为主,但90年代后,仅剩制造A牌渔船,而安顺则以制造C牌渔船著名。 

70年代,马登渔村捕鱼业全盛时期,渔船达120艘,但因为人口迁移,以及年轻一代受教育,不再投入海上作业,因此,目前渔村内仅剩20艘A牌及C牌渔船。

 80年代一艘渔船价格是5000令吉,但目前则要6万至7万令吉。 

1 comment:

  1. 你好,我是来自吉隆坡UCSI大学的建筑系学生。我们下个星期会到十八丁渔村探讨渔民的日常。我想问问我们能透过什么方式去联络当地的造船厂呢?我们也对当地的造船过程非常感兴趣并且想从而了解更多造船的过程。我们想了解更多关于入门票,营业时间等的详细资料

    ReplyDelete